销售热线

15121057869
主营产品:主要技术服务:细胞STR鉴定;支原体检测;细胞种属检测;端粒长度检测;端粒酶活性检测等。
  • 技术文章ARTICLE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突破检测瓶颈:基于 qPCR 的 CHO 宿主残留 DNA 检测新方案

    突破检测瓶颈:基于 qPCR 的 CHO 宿主残留 DNA 检测新方案

    发布时间: 2025-07-03  点击次数: 29次


     

    背景与现有问题

    安全风险与监管要求:种源和生产工艺导致的宿主细胞残留 DNA,给预防性或治疗性生物制品带来潜在安全风险。多数国家监管单位对其含量和长度有明确规定,如 2020 版《中国药典》规定以 CHO 细胞为基质生产的制剂,残留 DNA 含量不得高于 10 pg / 剂量。

    现有检测手段的局限

    1.荧光定量 PCR 方法因灵敏性、准确性等优势应用广泛,相关公司也开发了多种试剂盒,但前处理试剂盒成分不明确且价格高昂。

    2.免前处理检测方案和基于数字 PCR 的新一代检测方案虽有报道,却未成为广泛应用的标准。

    3.残留 DNA 长度低于 200 bp 时一般认为无致癌风险,但研究发现部分疫苗中仍有少量超过 1000 bp 的片段。现有检测残留 DNA 片段化程度的手段(如毛细管电泳、改进的微流控电泳)成本高且操作耗时。

    4.肿瘤研究中已有通过 qPCR 检测体液游离 DNA 片段化程度的方法,但鲜少用于生物制品中宿主残留 DNA 片段化程度的直接检测。

    试剂盒优势

    为解决现有检测方法的不足,开发出 CHO 宿主细胞残留 DNA 检测方案,该方案具有以下特点:

    1.线性范围良好:在 0.1 ng/µl-1 fg/µl 范围内线性良好,标准曲线 0.99

    2.检测能力达标:定量限为 0.5 fg/µl,与相关研究报道的检测能力一致,达到国内外现有 CHO 残留 DNA 检测试剂盒相同水平。

    3.性能符合要求:专属性、重复性、耐用性、回收率等经过验证均符合要求。

    4.可判断样本大小:长短片段 ΔCt 与样本片段大小拟合曲线相关性高,可用于对样本大小进行直接判断。

     

    该研究为生物制品中 CHO 宿主细胞残留 DNA 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案,在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成本等方面具有潜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