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热线

15121057869
主营产品:主要技术服务:细胞STR鉴定;支原体检测;细胞种属检测;端粒长度检测;端粒酶活性检测等。
  • 技术文章ARTICLE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糖尿病与DNA甲基化

    糖尿病与DNA甲基化

    发布时间: 2025-07-21  点击次数: 50次

    背景:DNA的异常甲基化模式与糖尿病相关代谢调控过程密切相关,包括葡萄糖代谢、胰岛素分泌、胰岛素抵抗以及炎症反应等。深入研究DNA异常甲基化模式与这些生物过程的关系,有助于揭示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为疾病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甲基化作为糖尿病预警信号的特性(对比基因组和转录组)

    DNA甲基化作为一种表观遗传修饰,在慢性病,尤其是糖尿病的发病机理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与基因组和转录组相比,DNA甲基化作为预警信号具有其特性。

    基因组包含了生物体的全部遗传信息,而转录组则反映了这些遗传信息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下的表达情况。DNA甲基化则是通过添加甲基基团到DNA分子上,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和功能,而不改变DNA序列本身。这种修饰可以在不改变基因编码的情况下,对基因活性进行精细调控。

    斯坦福大学团队对一名54岁男性进行长达3年的追踪(28次全基因组甲基化检测+57次转录组分析),发现惊人规律:

    血糖升高前80-90天,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已出现476个差异甲基化区域(DMRs这些区域富集在糖尿病相关通路(如胰岛素调控基因启动子区)而急性感染(如感冒病毒)只引发转录组波动,甲基化纹丝不动

    结论:DNA甲基化是慢性病的“分子症状",转录组是急性病的“生命体征"。

    功能富集:DMRs显著富集于2型糖尿病相关通路(如启动子区、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image.png

    二、糖尿病甲基化标志物

    DNA甲基化在糖尿病中的临床转化前景广阔,尤其在早期诊断和风险分层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

    加州大学郭文斌教授等人通过整合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 (WGBS) 和高深度靶向甲基化测序 (TBS)测量唾液中糖尿病特异性的表观遗传信号,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甲基化变化既往血液研究结果一致确立了唾液 DNA 甲基化组作为 2型糖尿病 (T2D) 筛查和研究的有前景的媒介。

     

    为什么甲基化是理想的糖尿病哨兵?

    稳定性:甲基化变化缓慢,能反映长期生理状态

    可逆性:受饮食、运动等环境影响,具备干预潜力

    便捷性:唾液即可检测无需组织活检

    超前性:比临床症状早数月出现,抢占治疗黄金窗口


    总结:DNA甲基化犹如刻录在基因组的"代谢记忆"——它不仅解释高血糖背后的表观遗传机制,更推动糖尿病管理进入无创超前干预时代。


    原文

    doi号:10.1038/s41467-023-37837-7

    doi号:10.1101/2024.12.20.24319403